<tr id="0jjp1"><noframes id="0jjp1"></noframes></tr><sub id="0jjp1"></sub>
    <sub id="0jjp1"></sub>

        <i id="0jjp1"><acronym id="0jjp1"><p id="0jjp1"></p></acronym></i><sub id="0jjp1"></sub>

        最高法發布人民法院臺胞權益保障十大典型案例

        2023-01-12 最高人民法院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提出的重大政策主張,強調“全心全意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充分體現對臺灣同胞利益福祉的關心關懷。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系統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始終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匯聚包括廣大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磅礴力量,有力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擔當,闡明了在民族復興進程中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任務要求,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對臺工作指明了方向。

          最高人民法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對臺工作重大決策部署,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公正高效審理涉臺案件,妥善化解涉臺矛盾糾紛,有力保護臺灣同胞合法權益,積極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司法保障。2019年3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司法服務的若干措施》,被親切地稱為“司法36條惠臺措施”。兩年來,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推動下,各地人民法院結合本地實際,做實做細“司法36條惠臺措施”,將涉臺司法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今天發布的十大案例,即是典型代表,主要體現了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是強化全面平等保護。人民法院積極回應新時代兩岸融合發展新形勢和臺灣同胞對司法服務新需求,堅持法律地位平等、權利保護平等和發展機會平等,強化對臺灣同胞的依法全面平等保護。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廣西、四川等地法院及時出臺司法惠臺措施的具體工作意見或實施細則,維護臺灣同胞平等訴訟權利,對臺灣同胞在大陸享有國家各項政策優惠、補貼、獎勵、激勵、準入等同等待遇過程中遇到的糾紛及時提供司法救濟,切實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的要求。本次發布的北京某科技公司訴臺灣居民姜某某勞動爭議糾紛案,即是平等保護臺灣同胞勞動權益的典型案例。

          二是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人民法院堅持服務黨和國家對臺工作大局,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積極推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為加強涉臺司法審判工作,遼寧、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等涉臺案件較多的人民法院均成立了專門的涉臺審判組織。在涉臺案件審判中,各地人民法院牢固樹立產權保護理念,嚴格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一系列有關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的司法政策文件,依法保障臺灣同胞在大陸的投資安全、財產安全;依法慎用強制措施、查封扣押凍結措施和限制出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對臺灣同胞、臺資企業正常生活、經營的不利影響。本次發布的某臺資自行車公司訴廣州兩自行車公司虛假宣傳糾紛案、寧波某臺資塑膠公司訴浙江某進出口公司及其股東寧波某塑膠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等,均彰顯了人民法院嚴格保護產權、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立場與決心。

          三是堅持提供優質訴訟服務。為更好滿足臺灣同胞多層次多樣化的解紛需求,最大限度提升解紛效能,人民法院大力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北京、天津、福建等18地法院與地方臺辦建立了涉臺糾紛協調化解機制,充分發揮調解等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遼寧、江蘇、福建等7地法院探索臺灣同胞擔任人民陪審員、特邀調解員和咨詢專家參與涉臺案件審理,努力傳遞司法溫度。在推進現代化跨境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為跨境訴訟當事人提供網上立案服務的若干規定》《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等重要司法文件,為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當事人提供跨境網上立案服務和在線訴訟指引,讓臺灣同胞切實享受到大陸智慧司法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訴訟服務。本次發布的江蘇某臺資電子科技公司訴江蘇某臺資半導體公司、紀某某買賣合同糾紛案等多個案例均生動反映出人民法院向臺灣同胞提供優質訴訟服務的扎實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臺灣前途在于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切實貫徹落實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為兩岸融合發展營造安定和諧的法治環境,人民法院重任在肩、使命光榮。我們將以此次典型案例發布為新起點,繼續做好涉臺司法工作,持續推進落實司法惠臺措施,進一步提升依法全面平等保護臺灣同胞合法權益水平,為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盡責擔當,作出更大貢獻!

          人民法院臺胞權益保障十大典型案例

          一、北京某科技公司訴臺灣地區居民姜某某勞動爭議糾紛案

          關鍵詞:同等勞動待遇

          【基本案情】

          2019年1月24日,臺灣地區居民姜某某入職北京某科技公司。姜某某入職后,在2019年5月1日至8月31日四個月里,該科技公司向其支付的工資低于雙方約定的每月20000元標準。姜某某于2019年9月離職,隨后以要求該科技公司支付上述四個月工資差額為由,向北京市海淀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委員會裁決該科技公司支付姜某某工資差額27198元。

          該科技公司不服仲裁裁決,起訴至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稱姜某某系臺灣地區居民,未辦理臺港澳人員就業證,故其與姜某某不能成立勞動關系,僅構成勞務合同關系;而且,其已于2019年8月與姜某某協商降低勞務費標準,故無需向姜某某支付爭議的工資差額。姜某某辯稱,雙方之間系勞動關系,科技公司應按約定工資標準支付工資差額。

          【裁判結果】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2018年8月23日實施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香港澳門臺灣居民在內地(大陸)就業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2018年7月28日起,港澳臺人員在內地(大陸)就業不再需要辦理《臺港澳人員就業證》”,因此,姜某某具備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其自2019年1月24日入職北京某科技公司時,即與該科技公司建立勞動關系。就2019年5月至8月的爭議工資差額,因該科技公司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姜某某同意降薪,其應按照約定標準足額支付姜某某工資,差額部分應予補足,故判決該科技公司支付姜某某工資差額27198元。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2019年3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司法服務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司法36條惠臺措施”),其中,第1條即提出依法保障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逐步享有同等待遇。本案是人民法院堅持公正高效司法,依法保障臺灣同胞就業權益的一個典型案例。

          本案涉及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臺灣地區居民在大陸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國務院于2018年7月28日印發《關于取消一批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取消港澳臺居民在內地(大陸)就業許可。為貫徹落實《決定》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對有關涉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及時作出調整,反映出保障港澳臺居民在內地(大陸)平等就業的司法立場。本案中,人民法院準確理解和把握取消港澳臺居民內地(大陸)就業許可的法律意義,依法認定北京某科技公司與姜某某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傳達出司法維護在大陸就業臺灣同胞合法勞動權益的明確信號:在《決定》實施后,用人單位不得以臺灣地區居民未辦理就業證為由,認為其不具備建立勞動關系主體資格,進而否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這有利于糾正個別用人單位在涉臺就業管理中的錯誤理解和做法,有利于公正高效維護臺灣同胞合法權益,有利于進一步鼓勵臺灣同胞到大陸就業和進一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二、某臺資自行車公司訴廣州兩自行車公司虛假宣傳糾紛案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反不正當競爭

          【基本案情】

          某臺資自行車公司發現,廣州兩自行車公司在舉行新產品戰略及產品發布會過程中,將該臺資自行車公司生產的銷售量較大、市場競爭力較強的主打自行車產品,與該兩家自行車公司的產品,從自行車車架、前叉、變速系統、剎車系統、輪組五個方面進行片面比對,刻意忽略產品其他要素,得出該兩家公司生產的同樣性能產品,只需該臺資自行車公司產品一半價格的結論,以獲取不正當競爭優勢。該臺資自行車公司遂訴至法院,主張廣州兩自行車公司為獲取不正當競爭優勢,構成虛假宣傳等行為。

          【裁判結果】

          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廣州兩自行車公司通過對商品進行片面比對,主觀上具有借某臺資自行車公司品牌來擴大自己新產品市場影響力的故意,客觀上使消費者誤解該臺資自行車公司產品性價比低而自身新產品物美價廉,以影響消費者對該臺資自行車公司產品的認知評價和購買選擇,構成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故判決兩公司賠償該臺資自行車公司經濟損失50000元及合理開支4080元。

          【典型意義】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36條惠臺措施”第2條強調,要加強產權司法保護和知識產權保護,讓臺灣同胞在大陸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通過片面比對等不正當手段,造成消費者誤解,以謀取不正當競爭優勢的案件。在案件審理中,人民法院從完善市場結構和維護公平競爭的角度,依法判令不正當競爭者承擔法律責任,彰顯人民法院依法加大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及搭便車行為打擊力度、嚴格保護包括臺胞臺企在內的所有市場主體產權和知識產權的立場與決心,讓臺灣同胞切實感受到大陸良好的司法環境與營商環境,安心投資創業。

          三、某臺資塑膠公司訴浙江某進出口公司及其股東寧波某塑膠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

          關鍵詞: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基本案情】

          某臺資塑膠公司就購買原料與寧波某塑膠公司進行業務磋商。在業務磋商期間,寧波某塑膠公司投資新設浙江某進出口公司(以下簡稱進出口公司)。寧波某塑膠公司表示,其與該臺資塑膠公司的買賣合同將由其新設立的進出口公司出面簽訂。其后,進出口公司與該臺資塑膠公司簽訂了一份《產品銷售合同》,約定該臺資塑膠公司向進出口公司購買3000噸苯乙烯。該臺資塑膠公司支付貨款后,進出口公司仍有接近3000萬元的貨物未予交付。該臺資塑膠公司起訴要求進出口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并以構成公司人格混同為由,要求寧波某塑膠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裁判結果】

          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寧波某塑膠公司在與該臺資塑膠公司業務磋商期間,投資新設進出口公司,由進出口公司出面簽約,進出口公司與其股東寧波某塑膠公司在經營范圍、場所、高管、財務人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混同或交叉;且兩公司在財務關系上存在嚴重異常,進出口公司在沒有真實交易的情況下,將其收到的該臺資塑膠公司貨款迅速轉移到寧波某塑膠公司賬戶。寧波某塑膠公司作為進出口公司的股東,顯然存在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逃避債務、損害債權人利益的情形。故判決進出口公司應返還該臺資塑膠公司貨款29748642.27元并賠償利息損失,寧波某塑膠公司依法應承擔連帶責任。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通過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追究股東連帶責任的案件。人民法院在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時,是非常慎重的,在對寧波某塑膠公司和進出口公司在組織機構、公司員工、業務范圍、辦事機構、財產獨立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依法得出寧波某塑膠公司存在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逃避債務、損害債務人利益的結論,判令寧波某塑膠公司和進出口公司就返還臺資塑膠公司貨款承擔連帶責任,有力維護了誠實信用的市場規則和公平正義。

          本案讓臺胞臺企看到了人民法院公正適用法律的堅定立場和能力水平,堅定了對大陸良好營商環境的信任與信心。案件審結后,該臺資塑膠公司在臺灣地區的母公司特地向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寄來感謝信,盛贊人民法院精細審理,使其“深刻感受到大陸的司法公正及浙江良好的政經環境,對于今后加碼投資更具信心”。

          四、廣東某拉鏈公司訴廈門某服飾公司、黃某某買賣合同糾紛案

          關鍵詞:依法慎用限制出境措施

          【基本案情】

          臺灣地區居民黃某某作為保證人之一,自愿在保證文書上簽字,承諾對廈門某服飾公司向廣東某拉鏈公司清償所有貨款及利息承擔連帶責任。因廈門某服飾公司沒有按期清償貨款,廣東某拉鏈公司向法院申請對該服飾公司、黃某某及其他保證人進行訴前保全,并申請對黃某某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同時向法院提交了保險公司出具的擔保函,作為訴前保全申請的擔保。隨后,廣東某拉鏈公司向法院正式起訴,要求廈門某服飾公司支付拖欠貨款及逾期付款違約金。

          【裁判結果】

          關于廣東某拉鏈公司申請限制黃某某出境問題,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認為,鑒于案涉糾紛事實較為清楚、黃某某所應承擔的擔保責任較為清晰、臨近春節黃某某有近期出境風險,而且申請人已就此提供了充分擔保等情況,遂依法限制黃某某出境。

          該案正式起訴立案后,廈門某服飾公司和案外人等提供相應擔保,申請解除對黃某某的限制出境措施。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認為,廈門某服飾公司等提供的擔保已達到廣東某拉鏈公司申請保全標的額,足以保障后者的權益,遂依法解除了對黃某某的限制出境措施。

          【典型意義】

          限制出境措施是人民法院依法采取的強制措施之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條的規定,中國公民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不準其出境。但同時,人民法院對于適用限制出境等強制措施一直持審慎態度,這也體現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36條惠臺措施”中,其第4條明確要求依法慎用限制出境措施。

          本案中,黃某某是未了結民事案件的當事人,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根據案件審理需要,限制其出境,符合法律規定。在廈門某服飾公司、案外人等提供充分有效財產擔保,請求解除對黃某某限制出境措施的情況下,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綜合考量申請人權益實現已有可靠保障、黃某某個人生活需要等因素,依法解除對黃某某限制出境措施,同樣符合法律規定,并且體現出善意、文明、審慎適用限制措施的理念,最大限度降低了對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正常生活、經營的不利影響。

          五、臺灣地區某保險公司訴利比里亞某海運公司、臺灣地區某海運公司、林某某、張某船舶碰撞損害賠償糾紛案

          關鍵詞:區際海事糾紛解決、臺灣地區民商事規則適用

          【基本案情】

          臺灣地區公務船舶“CG126”輪和利比里亞籍集裝箱運輸船“柏明”(YM CYPRESS)輪,在臺灣地區臺南國圣港外水域發生碰撞事故。臺灣地區某保險公司作為“CG126”輪的保險人,進行保險賠償后取得對“柏明”輪的代位求償權。該保險公司通過訴前海事請求保全,在深圳蛇口港扣押了“柏明”輪,由此形成管轄權連結點,并向廣州海事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利比里亞某海運公司(“柏明”輪船舶登記所有人)、臺灣地區某海運公司(“柏明”輪船舶管理人和經營人)、林某某(當值船員)、張某(當值船員)連帶賠償損失及利息,并承擔訴前扣押船舶申請費。案經廣州海事法院一審后,又經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

          【裁判結果】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CG126”輪對碰撞事故負75%主要責任,“柏明”輪負25%次要責任,根據國家法律和司法解釋中選擇適用法律的規則,適用臺灣地區民商事規則解決本案實體糾紛,最終判決利比里亞某海運公司、臺灣地區某海運公司、張某連帶賠償臺灣地區某保險公司船舶碰撞損失新臺幣26350271.25元及相應利息。

          【典型意義】

          本案系由發生在臺灣地區水域的船舶碰撞事故引發。具體審理中,人民法院將法律適用作為處理實體爭議的先決問題先予解決,根據國家法律和司法解釋中選擇適用法律的規則,在不違反法律基本原則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準確適用臺灣地區民商事規則。

          特別是,涉案船舶分別是臺灣地區公務船舶和臺灣地區大型航運企業所屬的利比里亞籍集裝箱運輸船,與大陸海事法院本無管轄權連結點。在此情況下,原告臺灣地區某保險公司作為臺灣地區公務船舶的保險人,通過在深圳申請扣押當事船舶形成連結點,在大陸法院提起訴訟,充分反映出臺灣地區當事人對大陸司法公正性與專業性的信任,也反映出大陸法院在區際海事糾紛解決領域的影響力。

          六、江蘇某臺資電子科技公司訴江蘇某臺資半導體公司、紀某某買賣合同糾紛案

          關鍵詞:智慧司法

          【基本案情】

          江蘇某臺資電子科技公司(以下簡稱電子科技公司)與江蘇某臺資半導體公司(以下簡稱半導體公司)在電子元件領域長期存在貿易往來。受多種因素影響,半導體公司的日常經營陷入困境,資金鏈暫時斷裂,未能及時向電子科技公司支付貨款347萬余元。電子科技公司經多次索要無果后,將半導體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紀某某(臺灣地區居民)訴至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要求其立即支付貨款及逾期付款利息。

          【處理結果】

          訴訟發生時雙方公司負責人均在臺灣地區,根據當時疫情防控要求,均無法按時到庭應訴。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支云”庭審系統,以互聯網庭審方式組織雙方先行調解。調解過程中,雙方就所欠貨款、利息及訴訟費承擔等問題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法官現場制作調解協議,并顯示在“支云”庭審手機APP上。雙方當事人在各自的手機終端對調解協議進行了簽名確認。本案通過網絡調解方式成功調解,之后,雙方當事人如期履行了調解協議。

          【典型意義】

          本案是“智慧法院”建設便利臺灣同胞訴訟的一個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36條惠臺措施”第14條強調,要適應涉臺案件特點,不斷完善便利臺灣同胞的在線起訴、應訴、舉證、質證、參與庭審、申請執行等信息化平臺。2021年2月3日和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分別發布《關于為跨境訴訟當事人提供網上立案服務的若干規定》和《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為包括臺灣地區居民在內的當事人提供跨境網上立案服務和在線訴訟指引。涉臺訴訟較多的人民法院通過建設涉臺司法服務網站、24小時自助式訴訟服務中心、智慧法院APP、授權見證平臺、移動微法院等方式引導臺胞開展線上訴訟,想方設法為廣大臺胞提供更大訴訟便利。疫情期間,“智慧法院”建設實現審判“不打烊”、公平“不掉線”,讓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智慧司法紅利,增強了對司法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七、陳某某盜竊、搶奪案

          關鍵詞: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

          【基本案情】

          被告人陳某某系臺灣地區居民。2020年7月至8月,陳某某經事先策劃后多次使用撬棍等工具撬動某珠寶店門窗,欲進入店內偷取金器,但均因無法撬開而未得逞。2020年8月12日,陳某某經事先策劃,到另一珠寶店,以購買金器為由,趁被害人鄭某某不備,將鄭某某拿出供其挑選的黃金項鏈3條、黃金吊墜2個奪走,逃離現場。經當地價格認證中心價格認定,被搶金器價值人民幣72527元。2020年8月13日,陳某某被抓獲,公安機關當場查扣贓物黃金項鏈3條、黃金吊墜2個,并發還被害人。

          【裁判結果】

          該案立案后,陳某某對被指控的事實、罪名及量刑建議無異議,自愿簽具了認罪認罰具結書。審理階段,福建省福 清市人民法院經征求被告人陳某某意見后,為其指派了刑事辯護經驗豐富的律師作為辯護人。在庭審中,法院加強對陳某某認罪認罰自愿性、知悉性和合法性的審查,辯護人提出被告人陳某某具有未遂、坦白、認罪認罰等從輕、從寬處理情節的辯護意見。法院對辯護意見予以采納,同時根據其犯罪情節、認罪認罰等因素,依法確定從寬幅度,最終判決陳某某犯盜竊罪、搶奪罪。

          【典型意義】

          2017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單獨或者會同有關單位發布了多件關于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的司法文件,尊重和保障人權,促進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司法36條惠臺措施”中明確規定,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臺灣當事人,應主動協調法律援助機構及時提供法律援助。臺灣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本案辦理中,法院積極協調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擔任陳某某辯護人,為其提供法律援助,使其準確了解大陸法律規定,在依法有效懲治犯罪的同時,切實保障臺灣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八、江某某、游某康、游某麗訴李某某、某船務公司、謝某某海上人身損害責任糾紛案

          關鍵詞: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臺胞陪審員

          【基本案情】

          臺灣地區居民李某某系某貨船的實際所有權人。2019年1月,李某某與大陸居民謝某某聯名,以光船租賃方式將該船掛靠在某船務公司進行經營。2019年8月,受李某某雇傭、任該船船長的游某某,在工作崗位上意外死亡。

          事故發生后,李某某與游某某的親屬江某某等簽訂一份《協議書》,承諾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等70萬元,并將船舶證書交予江某某等作為質押擔保。之后,李某某支付10萬元后返回臺灣地區,剩余款項未支付。江某某等人起訴至廈門海事法院,請求判令李某某、某船務公司及謝某某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并主張對該貨船享有船舶優先權。

          【處理結果】

          本案系一起典型的涉臺案件,廈門海事法院依法確定臺胞陪審員阮某某參與本案審理,并依托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啟動先行調解機制。在臺胞陪審員阮某某的全程參與下,最終促成當事人達成分期支付賠償款項、附條件解除船舶限制的和解方案。各方當事人隨即自動履行,糾紛得到圓滿解決。

          【典型意義】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36條惠臺措施”提出要加強涉臺案件辦理的組織機構建設,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擴大臺灣同胞參與司法工作,推動兩岸司法交流,其中,第29條明確提出,選任符合條件的臺灣同胞擔任涉臺案件的人民陪審員。

          為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司法36條惠臺措施”,各地人民法院特別是涉臺案件較多的人民法院開展了積極有益的探索。例如,為促進涉臺矛盾糾紛化解,近年來,福建法院設立60家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以法律咨詢、強化調解、司法建議和法律宣傳等為主要工作內容,搭建司法與臺胞之間聯系溝通的橋梁;此外,選任臺胞擔任涉臺案件的人民陪審員,定期與臺胞陪審員座談、開展培訓等,為其履職提供保障。

          實踐證明,依托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和臺胞陪審員機制,有利于妥善化解各類涉臺糾紛,幫助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各方當事人盡快擺脫訟累,維護好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是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司法36條惠臺措施”的一個成功范例。

          九、天津某臺資電子公司與某客運公司、某旅行社旅游合同糾紛執行案

          關鍵詞:善意文明執行、疫情期間復工復產

          【基本案情】

          天津某臺資電子公司(以下簡稱電子公司)與某旅行社簽訂旅游服務合同,由該旅行社安排電子公司實習生乘坐某客運公司的大巴車前往北京旅游。大巴車行駛過程中,與一輛水泥罐車相撞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大巴車所載人員4人死亡、49人受傷。事故發生后,電子公司對傷亡人員損失先行墊付賠償完畢后,就追償問題起訴某旅行社及某客運公司。法院經審理,判決某旅行社及某客運公司連帶賠償電子公司1429098.24元。但因為某旅行社及某客運公司受疫情沖擊較大,自身經營嚴重困難,均未如期履行判決。電子公司遂向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情況】

          執行過程中,執行法院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充分考慮雙方當事人受疫情影響,經營嚴重困難的現實,沒有簡單機械采取強制執行措施,而是積極拓展工作思路,多次與事故車輛的保險公司溝通,爭取保險公司主動協助執行,同時,協調當事人配合保險公司工作要求,履行相關理賠手續,最終實現了理賠順利完成,理賠款項及時到位,案件圓滿執結。

          【典型意義】

          人民法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立足服務保障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全面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目標,全面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在疫情期間單獨或者會同有關單位制定的20余部司法文件,認真落實“司法36條惠臺措施”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要求,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在實現公平正義的同時,幫助包括臺資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紓困解憂、復工復產,用司法努力連通兩岸同胞心靈,增進守望相助的手足情誼。本案即是一個典型。申請執行人電子公司在結案后的感謝信中說到,該案執行工作使其對人民法院的責任感、使命感、人文關懷及高速的辦事效率有了全新認識,堅定了臺資企業投資和持續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十、陳某某訴耿某某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

          關鍵詞:涉臺糾紛多元化解、臺胞調解員

          【案情簡介】

          陳某某是知名臺商,通過在大陸開辦茶館的形式推銷臺灣地區的高山茶等產品。在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陳某某租賃耿某某的房屋,開辦了一個茶館。2018年以來,該租賃房屋的正常水電供應無法保障,導致陳某某茶館不能正常經營。陳某某遂起訴要求耿某某退還其已交房租并賠償裝修損失共計20余萬元,而陳某某則反訴要求耿某某支付房屋占用費、物業費、電費等共計15萬元。

          【處理結果】

          一審法院宣判后,原、被告雙方均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考慮到該案事實較為復雜、雙方當事人矛盾又較為尖銳,遂及時啟動與山東省青島市人民政府臺港澳事務辦公室建立的“涉臺糾紛特邀調解機制”,邀請知名臺商作為特邀調解員參與案件調解,最終推動雙方當事人達成了一致意見。案件以調解方式結案,且調解書得以即時履行,該涉臺房屋租賃糾紛被妥善化解。

          【典型意義】

          “司法36條惠臺措施”第26條強調:完善調解、仲裁、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提高涉臺糾紛解決效率,降低糾紛解決成本。各地法院特別是涉臺案件較多的法院,加大與當地臺辦、貿促會、仲裁機構和調解組織的溝通合作,聯合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頗有實效的涉臺糾紛聯處工作機制,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即是聘請有一定知名度的臺胞擔任特邀調解員,參與訴前、訴中及執行中的調解、和解工作。本案邀請兩位臺灣同胞擔任涉臺糾紛特邀調解員,從維護臺商合法權益、著眼長遠投資利益等角度釋明利害,促進矛盾糾紛高效化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相關稿件
        久久免费中文视频_亚洲精品一级在线上播放_岛国毛片AV在线无码不卡_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tr id="0jjp1"><noframes id="0jjp1"></noframes></tr><sub id="0jjp1"></sub>
        <sub id="0jjp1"></sub>

            <i id="0jjp1"><acronym id="0jjp1"><p id="0jjp1"></p></acronym></i><sub id="0jjp1"></sub>